HE LAN SHAN WANG PING
近年来,中央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,取得了良好效果,但与此同时,一些形式主义变种也开始冒头:
有的任务一级一个时间期限,原本设定一周完成的工作,到了基层成了当天反馈;有的制度标准,原本预留了一些空间,传到基层后则被大大压缩;有的目标要求,原本循序渐进,到了基层就成了限时达标……
部分基层干部被迫“铤而走险”,搞所谓的“以形式主义对付官僚主义”,以“层层注水”应付“层层提速”,长此以往,难免陷入事务主义,进一步加重基层负担。
“讲时效”本身并无问题,适度打一点“提前量”,有助于工作的顺利推进。但“讲时效”不能变成“惟时效”,如果本位主义严重,只考虑本级任务能否完成,而不考虑实际情况,一味地对基层“施加压力”,看似一级比一级严格,实则是在给自己预留空间;看似加速冲刺,实则急躁冒进。
这才是典型的不担当、不作为,反而容易使工作“偏离正轨”。
讲“时效”更要重“实效”,提速并非目的,切实把工作干好才是关键。
一是在作风上要务实。正所谓“上下同欲者胜”,党员干部作为关键力量,需切实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,自觉加强党性修养,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,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,摒弃急功近利、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。上级部门对于基层工作,要给予充分理解与支持,积极“松绑”,为基层干部抓落实创造良好条件。
二是在干事上要扎实。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,事有千件不如结果重要。一方面,要始终坚持用科学方法指导和推进工作,尤其是在任务部署上要尊重科学、尊重规律,敢于正视“五个指头各有长短”的现实,深入开展调查研究,杜绝机械照搬,力争让下级“踮踮脚、够得着”。另一方面,在抓落实的过程中,要坚持数量服从质量、进度服从实效的原则,正确处理稳与进、立与破、当前与长远的关系,更要时刻回溯政策初衷,及时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和困难,不断调整完善,稳步推进,如此才能把好事办好,实事办实。(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张晓雪)